來源:中國電力報
10月9日
南海東部流花11-1油田
今年第二口調整井成功投產
在水下310米的海底
油流經由我國首套自主研發的
深水油井水下采油樹
源源不斷涌入海底管匯
創造我國自研水下采油樹應用水深新紀錄
水下采油樹是水下生產系統的核心設備之一,它連接了來自地層深處的油氣和外部的油氣運輸管道,可以控制油氣的開采速度、實時監測和調整生產情況,就像是油氣田井口的智能“水龍頭”。 此次自主研發深水水下采油樹的成功投用,對經濟開發深水邊際油氣田,打造自主可控的海洋油氣裝備體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自研水下采油樹 近年屢有突破 這一款有什么特別之處? NO.1 它是我國首套自研深水油井采油樹 與天然氣開采不同 原油想要順利開采到地面 通常會在井下配備電潛泵等 人工舉升工具以增補能量 提高采收能力 因此,油井水下采油樹的 結構更加復雜精密 需要攻克高壓水下濕式電接頭研制等 一系列技術難題 讓電纜能順利穿越采油樹 到井下為電泵供電 NO.2 它是應用水深最深的我國自研采油樹 隨著下水深度不斷加大 海水產生的壓強對 水下采油樹的密封及承壓材料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次投用的采油樹 設計作業水深500米 實際作業水深310米 是目前應用水深最深的 一套我國自研采油樹 “本土選手” 相較進口產品有啥優勢? 1 功能更全,安全性更高 相較于油田原進口水下采油樹,該采油樹是按照等級更高的國際標準進行設計,功能更完善、更加安全。 2 耐腐蝕能力更強,壽命更長 積年累月的海水會對水下裝備造成腐蝕,該采油樹采用科學設計及高等級的材料,可穩定工作超過20年。 3 就地改造,完美適配 本次投用的采油樹充分利用油田現有設施,在原有水下通訊線路及液壓管線的基礎上,增加簡易生產控制系統,實現電液復合控制,增加了可控制、監視和測量的數據,響應時間更短。 流花11-1油田于1996年3月投產,是我國首個深水油田,也是迄今為止我國海上地質儲量最大的礁灰巖油田。 去年以來,流花油田開展“摸家底”研究,積極挖潛流花11-1/4-1二次開發項目無法覆蓋的“老油區”剩余油,加速開發兩口調整井。首口調整井已于7月投產,測試日產油量超千桶,創造了該油田投產以來主區調整井含水率的最低紀錄。 中國海油將進一步加強 深海油氣開發裝備的設計建造 為實現海洋科技自立自強 加快深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貢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