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扎實做好2021年能源工作,持續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國家能源局研究制定并發布了《2021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
意見指出,當前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能源安全風險不容忽視,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任務艱巨。2021年要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
與此同時,強化能源供應保障基礎,推動油氣增儲上產仍是重要任務。《意見》明確提出:2021年全國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2億噸標準煤左右,石油產量1.96億噸左右,天然氣產量2025億立方米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力爭達到11億千瓦左右。
《意見》針對油氣領域提出哪些重要工作方向?
01. 確保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力度不減
《意見》提出,強化能源供應保障基礎。在上游方面具體提出以下要求:
推動油氣增儲上產,確保勘探開發投資力度不減,強化重點盆地和海域油氣基礎地質調查和勘探,推動東部老油田穩產,加大新區產能建設力度。
加快頁巖油氣、致密氣、煤層氣等非常規資源開發。
穩妥推進煤制油氣產業高質量升級示范。
在中游方面具體提出以下要求:
進一步提升能源儲運能力。立足“全國一張網”,推進天然氣主干管網建設和互聯互通。
積極推進東北、華北、西南、西北等“百億方”級儲氣庫群建設,抓好2021年油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管道、地下儲氣庫和LNG接收站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設。
加快《石油儲備條例》制修訂。
在去年中期國家能源局召開的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工作推進會,以及去年年末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都把“油氣增儲上產”作為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進入2021年,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仍然強調“推動油氣增儲上產,確保勘探開發投資力度不減”,這充分說明油氣資源在我國能源發展、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02. 找油氣技術攻關 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大能源 “卡脖子”技術裝備和核心部件攻關力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打造自立自強的能源科技體系。
加強能源科技攻關。研究制定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關鍵技術攻關方案,設立專項重點推動。建立落實“揭榜掛帥”體制機制,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推進能源短板技術裝備攻關,加快核電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成果應用。瞄準“找油找氣”戰略重點,推動接續實施油氣開發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完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加強現有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評價考核,做好存量資源優化管理。結合氫能、儲能和數字化與能源融合發展等新興領域、產業發展亟需的重要領域,研究增設若干創新平臺。推動首臺套技術裝備示范和推廣應用。完善能源行業標準化管理機制,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提升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進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積極開展煤礦、油氣田、管網、電網、電廠等領域智能化建設。推動分布式能源、微電網、多能互補等智慧能源與智慧城市、園區協同發展。探索北斗系統、5G、區塊鏈等新技術新裝備在能源領域的推廣應用。開展氫能產業試點示范,探索多種技術發展路線和應用路徑。
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深化中歐智慧能源、氫能、風電、儲能等能源技術創新合作,推動一批合作示范項目落地實施。發揮各地區位優勢,深化區域和次區域合作,加強與能源國際組織交流合作,加強聯合研究,拓展對外培訓交流。
03. 加快清潔低碳轉型發展
《意見》明確要求,要加快清潔低碳轉型發展,深入落實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高質量發展可再生能源,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持續優化能源結構。
今年對轉型發展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增強清潔能源消納能力、推動能源清潔高效利用三個方面。
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劃重點:
研究出臺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印發《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1%左右。
扎實推進主要流域水電站規劃建設,按期建成投產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
推動有條件的光熱發電示范項目盡早建成并網。
研究啟動在西藏等地的地熱能發電示范工程。
有序推進生物質能開發利用,加快推進纖維素等非糧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示范。
推動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劃重點:
深入推進煤炭消費總量控制。
大力推廣高效節能技術。
積極推廣綜合能源服務,著力加強能效管理,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推進實施電能替代,大力推進以電代煤和以電代油,有序推進以電代氣,提升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
本文轉自國際能源網!